河边上果然有一批木材,又粗又长,严严实实地捆扎着,一排一排地拥挤在一起,占去了一块很大的水面。
鲁家驹跳上木排,从后面跟班拎着的石灰水桶里拿过一只平时刷锅的把子,挑中意的标上记号。跟来的人解开木排上的绳索,七手八脚,把选中的木料装上带来的船只。经过大半天时间,事情全部做完,人们撑船将木料运送到西门渡口东西两面的码头旁。
没过多少时日,鲁家驹他们原来的工程已经完工,所有的工匠全部移到盐渎这边来。
四月里一个晴朗的日子,吴登瀛在西门渡口东岸设下香案,摆好三牲供果,点燃香烛,郑重地主持了盛大的开工仪式。
一时间,定制的十万头长鞭响声不绝,特大号的双响爆竹在天空中炸开,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城里城外涌来成群结队的百姓,兴高采烈地观看大桥开工庆典。
待吴知县祷告天地完毕,汤老师傅拿着一柄扎着红绸的斧子,庄严地举起来在头顶上绕了一个圈,象征性地在一根选来做大梁的木头上砍了一下。鲁家驹大声喊道:“ 大桥开工喽!”这声音在澄碧的串场河水面荡漾,在小城上空飘绕。
观看庆典的人们在一起欢呼着,跳跃着,气氛比过年还要热烈。
大桥开工以后,工匠们的劲头特别高。这是在自己的家乡造桥,这座桥建成后,当地的乡亲父老,外地的商贾游客,往来进出,都会相当地便利。自己能为大桥的建造亲自出力,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啊!
西门大桥开了工,吴登瀛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这天一早,鲁家驹满头大汗地跑进了衙门。
吴登瀛有点奇怪,问道:“有什么紧要的事情?”
鲁家驹说:“东岸边南一排第三根桥桩不论怎样打,都打不进泥里。师傅让我来禀明情况。”
吴登瀛说:“竟有这等事情?”连忙和鲁家驹一起来到工地。
工地上分成两拨人:一拨人在岸上作业,主要任务是按照要求凿眼、做榫、剖板;一拨人在水上作业,负责定位、打桩。岸边上,木屑飞扬,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