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一代传一代,一层带一层。他们将大堆大堆的钱赚了带回来,造房子,搞装修,买轿车,养小妾。
另一方面,在羊店,外地的“鸡、鸭”到处飞,是江南这带有名的红灯区。有人统计过,仅此一项,每年从邮局汇走的现金就有两个亿。也算是两地的“人财交流”吧。
本地人的钱实在没处花了,就纷纷购置风水宝地,大造坟墓,据说不少人家连儿孙的坟墓都提前造好了,因为在那个小小的江心岛上,找一块好地皮并非那么容易,还怕它的行情不涨吗。
当然我这里说的仅仅是一种风气,并非家家都能如此铺张的。要相信在这个江心小岛上,穷人仍是占着多数的,仍有不少人无奈中想爬由书本堆砌的这条台阶。
在羊店岛,一切都是生意,只要有需,必然就会有供——你不是需要一张大专文凭吗,那么好吧,让我们来谈谈价钱吧。羊店人一贯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信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过这是种期货,得等两年之后才能交付(两年速成制)。当然,既然是做生意就要讲信誉,如果两年之后你交不出文凭,下面谁还会继续往你那儿投资呢?
去了不久我便知道,这个学校说穿了其实是个“皮包学校”,因为它除了一幢四层高的旧楼房和几个当官的什么也没有(当然楼门口有一块很大的招牌)。教师都是从外面聘请的,一天一个轮流来,上午3节课,下午3节课,一上一天。记得它当时的酬金标准是每节课20元钱,比我们自己学校的标准高出了一倍。有好事者给它算过一笔账:四个班共200人,一年收进学费240万,支出的讲课金却只有2万元钱。
它怎么赚钱、赚多少钱我管不着,作为教师,我只管上课就是。
可那叫上的什么课哟!一大间教室里坐着稀稀拉拉几个人(他们管这叫“轮流坐牢”),大体上在干三件事:听耳机、看杂志和睡觉。
我们向校领导提意见,要求没收他们的耳机和杂志,校领导笑着说,我们这里跟你们那里不同的,没那么正规,学生嘛他不影响别人上课就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