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和继斌哥在半路上截住葛胜南,打败了他的!多年前的事了,那时你还做着宁海军的节度判官呢!信不信由你,你是大丞相?我可不希罕你道谢!”
文天祥说道:“姑娘如此一说,在下倒是信了,既然不希罕我道谢,我便不道谢了!”文天祥嘴里说不道谢,倒底还是打了一躬。
王友苹说道:“兵荒马乱的,你个大丞相不在朝中,到馆娃宫来干什么?”
文天祥的伴当又喝道:“看你年纪不大,管事不小,敢管起我家丞相来了!军国重事,莫非还要告诉你这丫头?”
石磊说道:“当年郭继斌和王友苹赶到宁海救文大人,也是敬重文大人是朝廷的柱石。平江府已被蒙古夺得,眼看临安不保。文大人轻车简从,若遇上蒙古人岂不麻烦?朝廷大事,小人不敢予问,问及大人行踪,也是虑及文大人的安危,非冒犯也!”
身份一显,说话的腔调也不同了。石磊与石方明一个样,不喜张扬,却极明理,说起话来,也颇合宜。
文天祥的伴当说道:“大人,萍水相逢,不可深信,这两人缠着大人,无非是想做官得利!”
文天祥说道:“乱世之中,朝廷一如飘萍,果然想做官得利,也非其时!”
王友苹说道:“你这大丞相说话不中听,我们看你人不错,想帮帮你,若想得官取利,找蒙古人可比找你稳当得多!”
石磊说道:“我这位朋友说话可不大好听,但说的却是实情,我们在江湖上和蒙古武士斗了几十年,当年我爹和她干娘、师父又曾去和林剌杀了窝阔台,国之有难,草野之中可不乏忠臣义士!”
文天祥说道:“窝阔台暴死,原来是你们这批义士干的?两位既如此说,天祥自有借重之处!”
现在宋国的处境,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文天祥,自然高兴不起来。平江府一失,蒙古兵到了临安城下。太皇太后派人向蒙古献上传国玉玺,写了降表。又派文天祥去见蒙古的总领军使巴延(又称伯颜)。文天祥原本是去平江府见巴延的,谁知此时巴延已到了临安北郊,要文天祥去臯亭山谈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