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也不会在任何白纸黑字的公文上出现名号,但是对石涧仁来说,已经算是看到一个完全崭新的层面了。
他不是第一次来到平京这重中之重的会议场所,当初纪若棠作为抗震救灾突出先进人物,重点宣传来到平京出席大会的时候,石涧仁就是随行者,但显然那样的会议宣传的目的大过实际意义,更不能跟眼前这种关系到全国民生经济、政治走向的会议相提并论。
当时只是在现场感受了一下气氛,石涧仁就有点被充满八股文的派头搞得敬而远之,这一回是不是能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呢?
起码这前前后后秘书助理过百人的江州代表团,抵达气氛陡然变得森严好多的首都,立刻就受到极为严密的接待规格,再想跟上回那样随便溜达溜号是绝对不可能了,整个江州代表团自己都随时在清点人数,工作人员之间更相互弦都绷得很紧的感觉,谁也不敢在这种全国最高级别会议上出纰漏,江州市的领导来了这边也得小心翼翼的看中央的眼色不是?
所以石涧仁能看到的就是俩字“议案”。
所有能有资格参加这种会议的代表都有自己的议案,自己熟悉行当的行业规范,对整体局势的看法,对社会上什么现象的呼吁,也就是把石涧仁以前知晓的建言献策再提高一个层面。
譬如以前石涧仁在统战部能看见各种五花八门的民主人士建言,那才是开了眼界,有些逻辑混乱根本不经过思索的拍脑袋提案也能充斥其中,连大力发展机场周边商务经济,利用好空姐这个美貌资源来吸引消费的说法都能堂而皇之的报上去,真是大千世界,什么样的傻缺都有。
但这在江州市自己筛选一遍,又能送到国家级别来的水准就真的是关乎民生大计了。
也许只有井底之蛙才会说什么这种全国大会就是来举举手,全票通过做样子,看看陶玉峰拿出来的建议对摩托车行业强制生产制造流程安全规范的草案、一稿、二稿、终稿,洋洋洒洒几万字,对国内草台班子和国企大厂鱼龙混杂的乱战场面提出各种改革建议,数据、论点、论据都是专家批注的,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