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尤其是如今汉人大举移民闯关东,他们手中原本长草的土地一下子增值了无数倍,很多人的家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有的人一夜暴富,这日子过得愈发懒散了。尤其是那些个与旗主贵人甚至是宗室沾亲带故的,几年下来,光是卖军粮就挣了不少,再加上一些祖上传下来的家产,这会哪一个不是十几万的身家,大伙凑个五十万块银元半个厂子不算什么事,更别提这笔钱不用一次性拿出来,他们先期投个二十万就够用了。
但话这样说没错,问题在于这些旗人老少爷们比较保守,根本不愿意投资在他们看来虚无缥缈的马车厂。是,马车现在越来越紧俏,无论是民间的大车行、私家马车还是军用重载马车,需求量都十分之大。可那又和咱爷们有什么关系?现在大伙有肉吃,有大宅子住,有下人使唤,时不时一起出去骑射打猎,回来还能听个曲看个戏什么的,家里良田万亩、十万亩,一年光收租子就多少钱了?何必去搞什么马车厂呢?那不是瞎折腾么!
所以,奉天的这一干有钱的旗人老少爷们对冯瑜那可真是恨死了,嫌他多事,怨他瞎折腾,总之是恨意绵绵。不过,谁让他冯大人上头有人呢,不但简在帝心,和索额图索中堂的关系也非常好,这种硬扎的背景,是他们很难比得过的。没说的,到最后大伙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二十几位老少爷们凑了一笔钱,挑了三位德高望重的担任厂子的总办和会办,算是粗粗把架子给搭起来了。
如今,厂房什么的差不多已经就位,就在浑河边上。机器也已经运到了辽河口的一个名为营口的新建港口,前些日子已经运到了厂里,洋人技师正在安装调试。这些旗人投资者也不太懂这里面的事情,因此委托给了几位从京城请来的办厂子的专家(当然,都是汉人),让他们带着一帮少年——很显然,都是盛京附近汉人移民子弟——跟在洋人后边学习,搭把手。当然厂里也不是没有旗人子弟,但少,且多是家境不怎么样的,于是便来厂里碰碰运气。
冯瑜大概是下午四点多钟到的,骑着马,十余位随从跟着他,算是轻车简从了。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