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684帅难为(第1节)

秦良弼的剿贼主张尽管已经把用兵量减到极致,却仍然会导致京城防御极度空虚。

但,至此,宋统治者已经别无它途。

总不能放着农民起义风潮越来越凶猛地狂卷大地不去管不去镇压吧。

赵佶再自私怕死再想留多些兵力镇守京城保他老命,也只能同意秦良弼的主张。

但,促使赵佶很快下定决心的不是他为了形势紧迫的国事,而是另有依仗。

他觉得自己有盖世无双的纪安邦在有保障。

纪安邦武力无敌,生平从无对手,肯定能克制了嚣张强勇的赵岳。此外,京城虽然只能留下寥寥四万左右兵力镇守,但都是比较忠诚可靠又能打的兵,比如左卫军、天武军,只这两只部队的兵力就有两万五了,加上可靠的大内御林军,这就三万了,还有五千最能打的御马营骑兵....

赵岳小儿若是敢投机取巧打来,必丧命无敌纪安邦刀下悬尸示众于京城城门处。

天性烂漫的赵佶一想到这个,竟然不禁期待着赵岳敢突袭打来了,为此很亢奋......

.....................

宋京军第三次出征剿贼。

两路征帅秦良弼和风会内心都清楚:这场抗税起义风暴的核心贼寇仍然只是最先闹起来的杨进和丁进。余者只是跟风取巧而已。

跟风的,无论他自身的才能比二进强多少,都闹不成气候,主要是目前的时机不对。而且,做为跟风者总是抢吃不到热乎的,跳出来的晚了,常常会稀里糊涂沦落为倒霉接盘侠垫背者。

此际,天下貌似民恨汹涌群情粥粥,实际却是绝大多数百姓仍属于民心思安还不愿乱。

宋国民众习惯了上百年的苟且和平稳定有序,在扭曲的儒化下麻木不仁轻浮放浪....早失去了五代十国乱世时的勇敢拼命血性,上上下下都是无意识的懦弱苟着混,不以此为耻,能岁月静好混着就好,别看一个个的平日里当着强横刁民毒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