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章 夏尔波德,恶之花,雨果(第3节)

,美不应该受到束缚,善并不等於美,美同样存在於恶与丑之。

“两个世纪前,当夏尔、波德莱尔将自己所创造的美展现给世人的时候,评论界惊恐的称呼他為恶魔诗人。”

当时正处於浪漫主义末期,一些公认的主题在创作上已显疲乏,大多数诗人在那块拥挤的土地上死守阵地,鲜有大胆创新者出现,而在眾人之外坚持培育那朵恶之花的夏尔、波德莱尔不啻是那个时代的革命者。

其死后四年,兰波(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在信称讚他是诗人的国王,真的上帝。

1895年,马拉美出版了十四行诗以纪念夏尔、波德莱尔。在一篇1922年出版的章,普鲁斯特称他与阿尔弗雷德、维尼(lfred de vgny)一道,是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恶之华》(法语:les fleurs du 妈l),又译《恶之花》,1857年,内容以颓废与性為材,并对象徵主义与现代主义学发展有著重大影响。

初时共101首,除了开头一首(致读者)之外一共分5部分:

1(忧鬱与理想)2(恶之花/恶之华)3(叛逆)4(酒)5(死亡)

在审美上,《恶之花》强调感觉的交互映衬(不同感官信息之间的互动);反对传统的诗歌审美,主张以丑為美、美丑对应。

取材包括爱情、肉慾、毒品、酒、犯罪、死亡等。意境忧鬱,具有精密的押韵和音节。节奏富於音乐性,其的几首诗后来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谱曲。

对象徵主义诗人马拉美、保尔,魏尔伦、兰波,以及后来国的李金髮等人影响深远。

註:维克多、雨果写的《悲惨世界》(另有译名《孤星泪》,原意為悲惨的人们,可怜的人们),於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描绘了19世纪初20年间几个法国人物的生活背景,涵盖了拿破崙战争和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等政治现象叙述。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尚万强试图赎罪的歷程。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