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章 菩提达摩(第2节)

渡江止於嵩山少林寺。於寺面壁年,称壁观婆罗门。在石洞留下《易筋经》和《洗髓经》。

达摩在西元478年以前,从海路到了国南越(今海南岛对岸广东地方),师从求那跋陀,為当时的楞伽师之一。他同时又精通禪法,在江南一带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之后他东渡北魏,游化嵩洛,教授禪法。他所传授的禪法,在当时受到很大的争议,主要的门徒只有道育、慧可、曇林等人。

《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均未见有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晤见的记载。胡适在《菩提达摩考》和《书菩提达摩考后》两篇文章据唐朝初年道宣所撰的《续高僧传》证明,达摩来华最迟在刘宋灭亡(479年)以前。此时梁朝还未建立。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為达摩禪法的标誌。

后世建立的禪宗世系為: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祖惠能。但其世系说法尚存争议。传说达摩留下一隻草鞋,用来认可二祖慧可。

达摩所教授的禪法,因為资料残缺。主要由其弟子曇林所著。

二入四行说為其主要理论,是以壁观法门為心。首先,他教授的是大乘佛法,所谓的入道。即是趣入菩提道。

入大乘道的方法,简要言之。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是藉教悟宗,即壁观,宗是《楞伽经》说的自宗通,自证圣教,但是要悟宗,需要藉教。

藉教,依曇林的说法,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这也是《楞伽经》所持的如来藏思想。

由信仰如来藏,发起捨妄归真的信心,而由凝住壁观下手参究。

但在悟入之后,还要发行,以四行在人世间克己利他。达摩的禪法,简明深入,展现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开展了国禪宗的先声。

四行著重在於劝人在日常生活去掉一切爱憎情慾,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理入属於理论,行入属於实践,即禪法结合教义,也就是菩提达摩的简易禪法。

南京雨花台的高座寺,相传為达摩祖师在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