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了元稹与白居易的交情。《与元书》且是国学史上的重要献之一,其字流畅生动、情感真挚、说理逻辑性强,具有独特风格。
《游大林寺序》、《草堂记》、《冷泉亭记》等。清新雋永,对后来的小品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白居易曾任知制誥,他响应当时元稹对詔、誥等官方体的改革,以古书写,是古运动的响应者。
其他如白居易為应科考而拟作的赋、《百道判》。曾是当时士子争相模拟的对象,他的《策林》也是為了应科考而作,金朝时徒单鎰翻译《策林》為女真字,是最早译為女真字的汉人典籍之一。
人物形象、人生哲学─白居易在《与元书》里,描述他的人生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认為应当坚守自己的理想。以等待适当时机到来。
当时机来临时,就要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反映在诗上,就是讽諭诗的创作;时机没有来临。就好好修养自己,反映在诗上,就是知足保和的閒适诗的创作。
白居易的个人修养,可用知足二字概括。陈寅恪认為白居易的知足思想。是源於老子知足不辱的想法。
白居易的知足思想也常表现在诗之,例如当他担任校书郎时俸钱万千。月给亦有餘,其后官职调动而调整俸禄时,白居易也多有诗记载,大多也都能反映其知足常乐之情,例如:任左拾遗月惭諫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任太子宾客分司俸钱万,给受无虚月、任太子少傅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閒人,退休(致仕)后领取半俸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餘寿及七十五,俸佔五十千。
从最初的月俸一万千钱,至最高的月俸十万钱,以及退休后的月俸五万钱,白居易大多都表现出知足的心态。即使是被贬謫至江州司马,处於极不得志的时期,他仍能说出今虽謫在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以此自我宽解。
交友─
白居易与元稹是好友,两人对於诗的功能有相似的认识,故而成為新乐府运动的战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