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的祖先,他们之间的差异是由於千百年来适应各个岛屿不同环境的结果。
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些细微的变化在无数个世代的过程中產生的结果。
生物进化在当时并不是新的概念。1809年时,法国动物学家拉马克便提出:当环境改变时,物种会调适发展自己的器官来适应环境,常用的器官会发育变大、不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并且这一代获取的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特徵可遗传的假说。
后来达尔文又从英国人口学者马尔萨斯所著的《人口论》得到灵感;马尔萨斯认為:人类粮食的生產永远无法赶上人口的增加,致使粮食供不应求,进而发生飢荒或战争,导致一部分人口死亡。
达尔文以此联想到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延续族群。
天择的概念逐渐在达尔文的五年环球考察过程中形成。在1836年回到英国后,达尔文慢慢将他的看法写成文章,然而没有发表。
大部分科学家认為。达尔文迟了很久才发表他的作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引起教会势力的强烈反弹。1858年,达尔文接到在马来群岛调查的博物学者华莱士有关物种形成的文章;华莱士对於物种形成的看法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增加了达尔文对其学说的信心。
於是两人在1858年的伦敦林奈学会中,以两人共同署名的方式。发表有关物种形成的看法。接著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原始》。
达尔文在书中的理论─
认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其次,他认為生物演化是通过天择而来。
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环境变动而改变。生物的演化是长时间连续性的缓慢改变,不是突然性的剧变。
同一类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例如哺**类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变而来,由此可引申出人类与猿类有著共同祖先。
生物族群会随著繁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