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九章 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第2节)

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尽,竟大饱而死。郭沫若据此认為杜甫是吃了天热肉腐之物,因食物中毒而亡。

杜甫灵柩停厝在岳阳,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於河南首阳山下。但现在杜甫的坟墓有八座,分别位於河南巩义市、河南偃师市、湖南省耒阳(今耒阳市)、平江县等地。

杜甫诗歌现存1400多首,写诗可分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杜甫曾先后游歷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有诗赠李白,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堪称快意。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於东鲁,可惜的是,由於两人后半生际遇都相当坎坷,这次分别之后便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仅获得少许资助,过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然衣不盖体,常寄食於人,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為著名。标誌著他经歷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陷贼和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一边,独自去投肃宗,中途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任职左拾遗。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飘泊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