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渴!”
作战科长李奇补充了一句:“这就是《三国演义》里马谡失街亭的原因!”
说得莫山脸都红了!
莫山也是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干部了,负伤前是685团一营的一个连副指导员。也就是说,八路军改编前莫山已经是红军的营级干部了,比萧四明的级别高、资历深。可惜的是,他一直从事政工工作,没有单独指挥过战斗,缺乏实战指挥经验,这才说出了外行话!
不光是莫山,许多政工干部都没有军事指挥经验,组织宣传发动群众是行家里手,指挥打仗的本事就不敢恭维了!
好在莫山心里明白萧四明这是让他来学着指挥打仗的,有给他派了个作战科长李奇,新兵队长邓文礼不用说也是打仗的好手,不然的话,萧营长不会让他去训练新兵的!
莫山当即就说:“这样,老邓,你和李奇、孙志成、刘兆明研究怎么打,我跟着你们学!”
不懂不要紧,只要懂得放权、虚心学习就行!
邓文礼、孙志成、刘兆明和李奇也不谦让,爬在地上观察着、商量着,十来分钟就敲定了作战方案。
萧四明交待的清楚,此仗不得出现伤亡,那就是说,得动脑子、打巧仗!
几个人研究的作战方案,就体现了一个“巧”字!
夜色掩护下,骑兵队、工兵队和新兵队的战士们从高地上悄悄地摸了下去,向村子掩去。
高地上留下了十几个战士,提着十几个铁桶,里面都装着鞭炮。
部队一靠近村边,村子里的狗就狂吠开了,据点里站岗的鬼子一下就警觉了,探照灯照了过来。
这个时候,“巧”字体现了,枪法好的骑兵队长刘兆明,带着从骑兵队、工兵队里挑选出来的十几个枪法好的战士,摸到距离据点百十米远的一个院子里,找到靠在墙头上的梯子,上房了,爬在屋脊上架起了步枪,五六个人一组,一组打日军炮楼上的哨兵,一组打伪军炮楼上的哨兵,随着刘兆明一声“打”字出口,排枪就响了起来,两个炮楼上的日伪军哨兵应声而倒!
紧接着,工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