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币券,且不去。”梁辰龙道,“如今铜钱不足,流通的大多是私铸官铸的劣钱,比这纸票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用纸票子还省事些,只是这银元流通券……”
着他的脸上流露出忧色来。欲言又止的态度将大家的忧虑一下都勾了起来。
钞票和银元等额流通,这对大明商人来并不是稀罕事,自打中国有纸币流通起,纸币理论上就是和铜钱是等额流通的,宋朝的交子也好,大明的宝钞也好,面值都是“文”和“贯”。但是在实际使用上,纸钞的“文”和“贯”从来和铜钱对不起来。几十上百贯面额的宝钞买几碗浑酒喝,在明代是常事。
但是现在流通券对应的不是铜钱,而是货真价实的银子。还要等值流通兑换。商人们自然有所忧虑,先,澳洲人有没有这么多的银元可以等值兑换,只要对金融稍有了解的人,必然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大明的商人虽然不懂金融学,的概念还是知道的。就各家店铺行的各种“铺票”――亦就是现代的购物券――往往,如果有人收集全了来兑换,不少店铺立刻就会被挤兑破产。
这还是其次,商人们更担心的是,澳洲人根本没有保证币值的打算:会不会通过抛出大量的流通券,将市面上的银子都套购了去。留下一堆纸币任其贬值――这套路他们虽然没亲自体会过,但是故老相传可都是听过得。当初大元就是这么着把中原的金银都搜罗了去的。
到底,流通券印得再好也是一张纸,哪里有真金白银来得踏实!就是黄澄澄、青灿灿的好铜钱,拿着手里也比这张漂亮的花纸来得踏实。
“若是只行银元,不行银元券,这便是莫大的善政了。咱们大同业必然是戮力同心的办差。”梁辰龙捻须道,“至于这辅币券,市面上钱缺得很,与铜钱并用亦无妨。”
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钱业公会的这句话算是为会议定了个调子。大伙的眼光都投向了高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