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动刀动枪,还能让百姓亲眼看到他们无可奈何的衰败过程和败落中挣扎的丑态,彻底剥夺他们拿自己悲情一把,留下贵族精神美名的可能性。
和林史两家相比,梁家的做法让王企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时空政商世家的不同。他是第一次见这个传说中的梁公子,近四十岁的年纪,一派雍容,进退言谈颇有气度,不卑不亢,应对作答气定神闲好似在说别家的事情。
当李福来拿出贵人聚的流水副本让他说明一下两家钱银往来的时候,他也不过是轻摇折扇慢言细语道:“王局长,李处长明察。我梁家的文书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撤股平账。罗家和我梁家签名画押,股债钱银自此一笔勾销。至于这账本子,学生不是学账房出身,看不来……”
“呵呵呵,如此干脆的一刀两断了?当年贵人聚投效梁家的时候,梁家所求应该不是这么一点吧。”李福来不依不饶。
“李处长莫再提当年投效之事,前朝投效之风盛行,但凡有个举人的功名,自然会有人来投效产业,不外乎避几个朝廷的税钱,免于衙门胥吏的骚扰。我梁家两代进士,托庇于门下的人不知凡几,不过每月得一些孝敬利钱罢了,哪里管得了这许多人家的账目?再说那毕竟也是别人的产业,我们不过是假个名分图几个钱开销支撑门户,即不能亦不便插手他人的生意。自打元老院来到广州,报纸上天天宣传新税法,贵局的几位干部也时常来敝宅宣讲。学生也知道这投效托庇的事在新社会是违法之事。我梁家既在大宋治下,自然要守大宋之法。投效之事早已做了清理,贵人聚也与罗家分别在这广州府衙和贵财税局进行登记,两厢再无牵扯,一切只以股债论。”
梁公子一番话说得娓娓动听,严丝合缝,态度上也堪称配合,李福来一时间倒抓不到他话中的把柄。暗骂:“这琉璃蛋倒是滑不留手!”又问:
“贵人聚的廖师爷据说是梁家的旧人?为何又去了贵人聚当账房?”
“廖师爷本未入籍,当初他归乡守孝辞别,与梁家原已无瓜葛。他亦是有老有小之人,总得谋一口饭吃,贵人聚聘为师爷,亦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