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喊累或者推说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又换了其他组去了。吴南海自己也觉得吃不消,他觉得自己还是当农技员指导比较好,干活还是尽快找农民来做比较好。倒是邬德那里拨来的农民干得很卖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邬德的劳工队已经很有效率了。他利用彼此之间有矛盾的五个人作队长,有意的鼓励他们之间的竞争,这种头头之间的个人恩怨比什么恐吓都好使,每个队长都卖力的驱使手下努力的干活。唯恐掉在竞争对手的后面。
邬德又不失时机的抛出了物质奖励,每天第一个完成劳动指标的队伍可以获得额外的食物。他还采用了一种“末位淘汰”制度。以每七天为一个周期,在七天内劳动指标完成最低的队将被减少四个人,分给排在前面的四个队。如果某队的队员全部都给调走,那么队长就降为一般劳工,取消全部待遇。
邬德的这个措施就是要看看这些队长有多少驭人之术。这个措施会加剧竞争的激烈性,如果没有收买人心,合理管理的本事,仅仅靠棍子、饿饭之类暴力办法来迫使劳工卖力工作的队长只能一时达到目的,时间长了就不行了。而且被压迫的劳工也看到了反制队长的手段――只要他们磨洋工,连着四个七天,高高在上的队长就会倒台。双方必须要达成平衡,才能有效的合作。
显然,符有地在这样的竞争中显得极不适应,他最早当上俘虏队长,那时候就开始作威作福,自己不干活,一味的捞取自己的好处。后来手下的四个人都成了队长,他极度的不平衡,为了在邬德面前保住自己“最老队长”的面子,变本加厉的压迫手下人干活,甚至用克扣众人伙食的方式豢养了二三个打手,建立起一个横暴的小王国来,几乎没有一天他的营地里没人不挨打。结果就是他在自己的队里愈发遭人的仇恨,而此人还浑然不觉。
王田比较老实,他虽然自己也多吃多占些好处,但是并不欺压手下人,干活的时候自己带头卖力,大家觉得他人好,但是有人就不免偷起懒来,王田开始总是窝窝囊囊的不肯多管,等后来发觉自己的劳动指标慢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