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千六百三十章生或死(第3节)

平的。

佛祖说众生平等,也是说死后的平等,贵族和奴隶不是世世代代都不变的,死后就会发生改变。改变的过程就是贵族和奴隶的灵魂会融合一体,随机分散投胎。

当然除了佛教之外,还有耆那教,那是完全否定种姓制度的,要打破业,让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

支持种姓制度的天竺教,反对的耆那教,折中的佛教。

天竺教就是认为人活着和死后都不会改变,活着的时候是高种姓,死后还是。耆那教是直接否定种姓制度。而佛教是折中的,承认活着的时候有种姓,否定死后的种姓。

对于种姓制度下的低种姓而言,耆那教肯定不现实,虽然有人信,但他们真的打不过高种姓。而且耆那教也没说打破种姓之后,彻底的自由应该构建什么游戏规则。所以就算依靠耆那教翻身,最后也只是屠龙骑士变成恶龙,还是要按照种姓制度玩。

信佛教的人很多,但后来天竺教吸收了佛教的思想,也承认死后可以打破种姓,于是佛教的优点也就被吸收了,结果西方不亮东方亮。

在东方,殷商时代的生死观也是贵族死了依旧是贵族,所以他们用奴隶祭祀,用死掉的奴隶来保护自己。因为奴隶死了变成鬼,还是奴隶。

到了西周,开始祭祀先祖,贵族之所以是贵族那是因为先祖的功绩,出现了祭祀是向先祖汇报工作的说法。祭品丰富,说明工作做得好,祖先才会保佑。要是祭祀得不好,就说明贵族工作没做好,不会得到保佑。

孟子进一步提出了,祭祀如果不能保佑大家风调雨顺,那么就应该把祭祀的先祖和现实的贵族都给换了。所以自己好好工作,建立功绩,以后也能造福子孙后代。

一神教的原罪,天竺教的业,祖先祭祀的汇报工作,都是对活人的限制,都是活人的义务,所以这些信仰可以长期存在。

一是对死后的解释,二是对生者的要求,这就是生死观。如果活着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就会考虑死后找机会,总归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