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1.射落弯月(十一)(第1节)

没有什么人是不能替换的,兵器更是如此。

或许古早的时代有万夫莫敌的勇士,无坚不摧的宝剑,以这种压倒性的战斗力为基础构建出来的战略中,英雄和名剑都是“不可取代的贵重之物”。可如今是以大量生产和持续消耗为前提的总体战时代,万物的价值都已经被数字化、格式化的时代,所谓生命也只是征兵表或阵亡名单上的一个名字、一个数字、一个编号,遑论以死者为基础制造出来的“军团”与“塞壬”。

与“军团”一样,“塞壬”也是以人脑为基础而制造出来的兵器,区别只存在于制造工序和运用方向。她,或者说“它”,具备现代兵器的一切特征,随着技术持续进步,相信将来也会和“军团”一样,大脑结构、战斗数据和模拟人格储存于后方数据库里,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量产。

无论被破坏多少次,无论被摧残到何种程度,就算连一根头发,一寸硅胶制仿真皮肤也不留下,少女都会以同样的身姿、表情、声音、记忆人格再次出现于战场之上,不断的投身战斗,不断的被消灭,不断的再次出现。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又好似永无止尽循环的噩梦。

——太恐怖了。

马赫的心里回荡着足以被冠上大不敬或妄议上级之罪的话语。

生命只有一次,故而显得无比珍贵。

同样的,死亡也只有一次,所以谁都无可避免地在意死亡本身与其形式及价值。

从理论层面来讲,“军团”和“塞壬”都是为了避免无意义的浪费生命,将伤亡率降低到最小限度,同时以最有效率、最经济的方式进行战争而存在的。可是亲眼目睹有着少女模样的艾潘妮一次次奔赴战场,毫不吝啬的挥霍着本应仅有一次的死亡机会,一次次毫不犹豫的奔赴黄泉,然后一次次再度奔赴战场……有着铁石心肠的马赫也感到不寒而栗。

这简直……就像是在把“生命也好,死亡也好,本质上没有任何意义或价值”这种极度空虚的话转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化存在。

生为活生生的生命,不可能对此没有反应。

“中校,不要同情兵器。”

剥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