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这一年也没有恢复元气。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大明帝国原本就略占优势的火炮部队现如今如虎添翼,而日本陆军的火炮数量比起之前来还略微有一点点萎缩——如果算上已经覆灭的辽东金国叛军的火炮,这萎缩程度就不能用“一点点”这个词来形容了。
对比东南半岛上双方的火炮数量,就能够轻易的看清楚双方在朝鲜半岛上的火力差距究竟有多么巨大。大明帝国和锡兰之间的大口径火炮数量对比是7000比6000,而朝鲜半岛上大明帝国与日本之间的重炮数量对比是2700门比904门。
如此悬殊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钢材在过去的一年里原材料严重不足,因为在大明帝国的威胁还有影响下,全世界都在扩军备战,哪还有多余的钢铁支援日本?所以日本捉襟见肘的投入了海军和航空兵之后,陆军得到的加强和补充非常稀少。
另一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日本部队小口径火炮的数量相对较多。日本陆军装备的75毫米口径火炮还有50毫米口径火炮奇多,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弥补重型火炮产能不足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自己给自己玩了个数字猫腻,如果生产几门重炮,显然是不够支撑扩军备战的。所以日本在扩充了20个师团应对大明帝国可能的进攻的同时,生产了包括100毫米口径迫击炮还有75毫米口径轻型野战炮在内的一大堆轻型装备。
这样一来,在扩建了20个师团的基础上,日本陆军依旧给扩充的部队配备上了火炮——虽然这些火炮大多数都是小口径的,可有总是要比没有好上一些。这些武器主要是为二线师团壮胆,还有在大炮不足的情况下凑数用的。
还有一个不算重要的原因,造成了日本火炮口径相对偏小:除了在朝鲜境内建设的几个兵工厂之外,日本军火生产出来想要运抵前线,是需要海运参与的。运输小体积的轻型火炮,显然要比拆卸分解运输一门重炮来的更加容易不是么?
这个时候大明帝国的两千多门重炮正在疯狂的向日军阵地倾泻弹药,毕竟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