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位于威克洛郡东南的海滨城镇阿克洛,是从**尔兰前往英国距离最近的地方之一,它与科恩半岛的直线航程还不到一百公里。-..-(s. )在**尔兰王国的大建设时期,阿克洛没有成为都柏林和威克斯福德那样的军事要塞,而是被列为了渔牧产品的专用贸易口岸。在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阿克洛成了**尔兰东海岸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昔日贫瘠清静的小镇脱胎换骨,港口拓宽、码头翻新,城镇的规模扩大了两倍不止,闹市熙熙攘攘,夜生活五光十‘色’,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往来于此,俨然一个微缩版的利默里克。然而,所有积极向好的趋势都在1933年‘春’末夏初之时戛然而止,两大阵营在中东地区的间接‘交’锋使得国际紧张形势日渐升温,列强国家的军事整备纷纷加速,而从第一艘**尔兰海军巡逻舰进驻阿克洛开始,这里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临战节奏——有线和无线通讯受到严格的军事管制,进出道路重重设卡,军队不分昼夜地实行巡逻警戒,所有滞留于此的外国人被要求每天前往警察局报到,离境之前必须接受审查,诸此种种让很多人像是被套上了手铐脚链一样浑身不自在,但随着战争脚步的临近,**尔兰人收起了自己的牢‘骚’和质疑,积极配合军方安排。
一大清早,头戴短檐军帽、身穿蓝衣白‘裤’的海军人员就出现在了阿克洛的各处码头栈桥上。这里最早只有两处泊位,后来逐渐扩增至六处,最大的一处可供吃水六米的舰船停泊,每当风暴来袭的时候,往往会有百多艘甚至超过两百艘船只在此避风。小小的阿克洛港可以抵御恶劣天气的侵袭,但因为没有炮垒、要塞,难以抵挡敌人的蓄意攻击,所以在战争爆发之时,除了几艘用于警戒巡逻的轻舰艇,滞留于此的大都是民用船舶,其中又以拖网渔船占了多数。
“拖网渔船‘安布尔’号,登记吨位42吨,长21。2米,宽4。6米,吃水2米,载重30吨……1919年完工,利默里克第二造船厂建造,采用布朗式水管锅炉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