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已经付出了沉重伤亡的英国本土军没有再像前日黎明那样孤注一掷,发狂猛攻。随着64号高地和纳费镇得而复失,他们俨然意识到今晚的努力将化为泡影,于是如退潮那般渐止攻势,逐次后撤。当黎明的曙光照亮大地时,田野中已不见群体活动的英军士兵。
经历了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登陆科恩半岛的联军官兵如释重负,看着尸骸遍地的战场,人们疲倦的脸庞鲜有胜利的笑容,一根烟、一口水、一个问候便是最好的慰藉。医护兵忙于救治伤员,收尸队开始清理阵亡者的遗体,军官们来回巡视阵地,时不时有被俘获的英军士兵走过,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眼中不见恨意,更多是对残酷战争的畏惧。
幸存下来的联军士兵们同样对血腥的战场心存敬畏。为了挡住两三倍于己的敌军进攻,他们付出的代价非常沉重,特别是在午夜前后,敌方威力极强的远程重炮对一些防御阵地造成了毁灭性的杀伤,差点轰开了联军防线。在很多防守地段,联军派上了所有预备队,一些新近登陆的部队编员不齐便匆匆开赴前线……战场如同绞肉机一样碾碎了无数的鲜活生命,血腥、惨淡、无情,但这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唯有适者生存,才能激发出人类文明的无限潜力。
接连两晚血战,消耗人力物力无数,结果功败垂成,大不列颠王国的掌权者们只得带着无比苦涩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日出,前线将士和后方民众仿佛陷入了重重迷雾,找不到摆脱困境的方向。同盟国在科恩半岛赢得两场惨胜,有人得意自然有人失意,德国海军宿将威廉-马沙尔就属于后者,他的撤退使得以“德弗林格”号和“吕佐夫”号为首的支援舰队免遭厄运,却把登陆部队的左翼让给了英国海军。联军战线险些因此崩溃,原本驻守纳费和64号高地的部队损失殆尽,为了将其夺回,又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些都跟马沙尔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出于稳定军心的考虑,德军总参谋部未就此事做出任何公开评论或者人事惩处,但在私下场合,斥责、嘲讽的声音比比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