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三章 很轻松(第4节)

的话,那你怎么解释这一切?”

“你们别忘了,还有次品呢?”

“你就扯吧,那些次品不都砸了吗?”

“老钱,我劝你还是多读读书比较好,你要说是明代早期的官窑瓷器,次品确实一般都直接砸了,很少有流传到民间,但这可是乾隆时期,次品可都是在本地处理的。”

“还有这种说法?”

“什么叫还有这种说法,这是有历史明确记载的好不好……”说话那人就讲解起来。

话说,乾隆七年六月,乾隆专门下了了一道谕旨,说:“嗣后脚货,不必来京,即在本地变价。钦此。”

唐英担心如果每年将次品在本地销售,一些民窑会借机仿制,最后对官窑不利,于是于乾隆八年建议:“落选之黄器,五爪龙等件照旧酌估价值,以备查核,仍附运进京”,而其他瓷器,“不妨在外变价”。

针对唐英奏折,乾隆的批复是:“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

乾隆这么批复,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就地变价可以节省长途运费及减少途中破损;二是在次色落选瓷公开变卖之前,已有不少落选瓷流散在社会上,连“五爪龙者”亦“外边常有”,再强调“尊体制”、“防亵越”已毫无意义。

于是,自乾隆七年以后,官窑生产的次品,以及落选瓷器就地变卖就成了常制,官窑落选瓷器源源不断流入市场,与民窑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

直到清朝末年,这一制度一直在执行。这从造办处的档案中,记载的历年御窑厂上缴变价银的帐册中可以得知。

听了那人的讲解,周围不知道这件事的人,才恍然大悟。

“这么说,像现在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喽?”

“结果都已经证明了孟掌柜的说法,还说什么有可能有意思吗?”

“嘿嘿……”

周围的议论声,就好像一把尖刀一样,插进了卢长代的心脏,真是痛彻心扉。

另外,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自己输了就要花一千六百万买下孟子涛的那件梅瓶,哪怕暂时只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