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五十九章 建文官瓷(第3节)

都被损毁了。”

孟子涛点了点头,众所周知,朱棣为了使自己抢夺到的皇位能够“名正言顺”,他必须彻底消灭建文在南方以至整个民间的号召力,他上台后不但擅改和不承认建文历史,继而毁灭建文文化,而且通过其掌握的宫廷锦衣卫在全国四处搜寻建文下落。

为了皇权的巩固,朱棣对建文旧属进行了惨无人寰的极刑,建文时期一应文化痕迹被大肆破坏,消失的烟灰云散,在整个明朝期间由于朱棣的极端的阻断和毁灭,是不可能允许建文文化痕迹存在的,建文时期的官瓷也不可能留在宫中继续使用。

另外,纵观瓷器史,还有一种寄托前朝年号的寄托瓷,因为做皇帝的都是朱棣的子孙,也不可能生产“建文”寄托瓷的,民间更不会仿造,那是官吏与窑工掉脑袋的事!

虽然进入明朝晚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官瓷生产技术泄露,朝廷再无法顾及建文历史文化的存在,但由于常年来的惯例,也不可能生产相关的寄托瓷,而且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记载。

至于清王朝时期,更不可能让一个类似南明王朝“朱三太子“的幽灵文化,来影响满清政权的稳定,所以在清朝也不可能有建文寄托款瓷器出现。

综上所述,建文文化在明朝历史上是神秘的,为何建文官瓷在数百年之中不见踪影,历史上也鲜见建文官瓷的生产资料,大概也不难解释了。

孟子涛说道:“建文官窑肯定生产过贡瓷这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而大面积的销毁,也不可能说百分之百就没有漏网之鱼存在,而这把执壶我认为应该就是幸运遗留下来的建文官瓷。”

“至于原因,首先是瓷器的制作工艺和处理方式与与明初永宣时期烧制的青花和其他品类的瓷器十分相似,另外在绘画方面,即像洪武时期的特点,又有永乐时期的影子,这种特点符合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

孟子涛侃侃而谈,把执壶的工艺特点等方面分析的头头是道,让冯正生大为认同。

冯正生笑道:“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如果真是建文官瓷的话,那价值太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