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乃是最多的,包括朱友贞本人也是这个观点。
毕竟现在梁国虽然势弱,但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若是直接放弃南方,退守洛阳,这让朱友贞心中有些不甘心。
而且晋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去攻打镇州,这也让北线梁军的压力减轻不少,有能力抽调部分兵力南下。
所以众臣之中,包括李振、赵岩都是这种观点。
而第二种意见,放弃黄河防线,直接退守洛阳,将晋军放进来,让晋军和吴军交战,梁军坐收渔利。
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以老臣敬翔为代表的少数人,不过因为敬翔在朝中的威望较高,再加上之前梁国就有退守关中、洛阳的计划,所以使得这种观点同样有较强说服力。
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朱友贞的另一位心腹张汉杰,他的意见竟然和敬翔一样,也是主张直接退守洛阳,这就让朱友贞感到十分惊讶了。
而第三种意见就是割地求和,当然不是向晋国求和,而是向吴国求和。
毕竟之前吴国和梁国和平相处多年,有着和谈的可能性;而晋国一方却与梁国征战多年,双方积怨太深,想要求和都很难。
持有这种观点的大臣认为,只要晋国和吴国南北夹击梁国的总体局势没有改变,那么梁国失去中原就是迟早之事。
若是现在派北线梁军南下抵抗吴军,即便是这一次成功挡住了吴军,下一次吴军北伐时也很难挡住;而若是一旦失败,那么梁军如今剩下的少数精锐军队也将损耗一空,到时候连退守洛阳都难以做到。
这部分大臣认为,目前梁国的总体策略就是退守洛阳、关中等地,但因为吴军北伐来得太突然,许多准备都没有做好,比如迁移人口,囤积钱粮等等,这些事情都还是刚刚提上议程,结果吴军就打过来了。
所以现在应该和吴国和谈,为做准备争取时间。
这三种意见就是目前朝堂上最重要的三种意见,至于其他意见,朱友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