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红与八十红论》——留字小议
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条流过记忆的河。
如果残缺遗补有层次位差,感觉与笔者强过无多,那就不如只看本初。
美学规律是事物可以有残缺,但美学可以不含百分比。
如果达到社会饱满度,依然是有完美的感受,如同维纳斯塑像一般。
所以有时候看《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给人美学的满足了,与人境界感受文字风华就这样的。
一
笔者不过农家子,高中看《黛玉进贾府》鲜明人物ABCD各具特色,大学看《红楼梦》全本没有头绪,中年看“脂评本”雾里看花。如今推完文字发现和在《红楼梦》书侧上写就的文字距离已经远了,倒是没有遗憾可以说,漫水清浊只等以后了。
这一周只顾着尽快写完,没有“作者读者带入”一说的。有人作文是要么代入作者、要么代入读者。笔者依史记“照猫画虎”,在《诛红》上是本着谁说谁话的。社会上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当然要别人“曲同”自己最好。乾隆、和珅这些书中人物都有自己各自的位置,有自己的目的,所以笔者没有正反两派划分、让他们各说各话,当面可以逢迎乾隆、背地里各怀心事。
有人会说:这人物是你写的,还不是一家之言。
确实如此,笔者惭愧模拟历史不像了。
只是提供一种历史可能性,和之寡之在人而已。
二
笔者有时候觉得《史记》没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面的长篇演讲精彩,但至少看着直接,比如张仪骗人骗得惹人代入,这真是教唆文本。能给人这种感觉就以为史家丧失独立性了,董狐良笔不再,文化人在董仲舒开始服务统治者汉朝皇帝以及以后历代皇帝,以文笔功职事以后儒家人就没有改变过。传统的好处是七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没有断过,不断融入不断集萃,文化既增加又唯本。读书立志守节如今变成读书效率,或者在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