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72章 漏洞百出(第2节)

机的探测距离明显短得多。

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被火控雷达锁定,F-35AI就没有受到威胁。

以F-35AI的隐身性能,在被火控雷达锁定之后再转向规避,也来得及,完全有机会避开射来的防空导弹。

当时,那两架F-35AI如果没有匆忙撤离,而是从容的完成引导工作,巴基斯坦空军的ZDK-05未必能够返回机场。

很简单,两架F-35AI发射了8枚AIM-120D,而且都是全程自导。

简单的说,就是先让导弹在惯性制导系统的控制下飞行,在到达了预定区域之后再用弹载雷达搜索目标,自行完成攻击。

AIM-120D有很强的自导能力,理论上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

问题是,导弹飞行近百千米需要很多时间,而在此期间,攻击的目标同样在运动,甚至会转向规避。

其实,在遭到导弹攻击的时候,任何飞机都会立即改变航向。

正是如此,在作战的时候,飞行员一般会在导弹逼近目标,准确说是快要到达自导阶段的时候,用火控雷达再次照射目标,获取目标的详细参数,通过数据链为导弹提供最后一次弹道修正,让导弹朝着正确的方向飞行。

如果目标在中途转向,飞行员还要及时对导弹的弹道进行修正。

美军对此就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这就是,如果攻击距离超过40千米,那么载机就必须为AIM-120D提供中继制导,只有在射程低于40千米,最好是低于30千米的情况下,才允许载机飞行员选择发射后不管的攻击模式。

显然,印度的F-35AI飞行员并没有遵循这套作战原则。

结果就是,8枚AIM-120D当中,有4枚直接就射偏了,根本就没有锁定目标,准确说离得太远了。

只有4枚AIM-120D锁定了目标,其中2枚被ZDK-05抛出的干扰弹引开。

如果当时F-35AI的飞行员继续逼近ZDK-05,不断的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8枚导弹都能逼近Z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