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一卷。这就是关于王仁的传说。王仁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后来在传说中逐渐演变成为西文首的首领。王仁与乐浪郡的王氏一族有某些渊源。乐浪郡的王氏一族原是山东半岛的巨族大姓,因避战乱迁至乐浪郡,并在那里作过郡守。其后裔中知识分子很多,担任过历代乐浪郡的各种官职。乐浪郡灭亡后,其中一部分人移居于百济。王氏的后裔从百济再迁移至日本。因所居之地靠近河道,因而和船运、物资的收藏、管理、搬运等工作发生联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族也形成拥有氏姓的地方豪族。为和东汉直归化汉人相区别,且居于大和的西部,遂称为西文首氏。这一族的归化人中有不少知识分子,在倭王政府中从事文笔工作。他们承担政府中各种账簿记录的整理、外事往来文件的起草和翻译等工作。其中一些人也许就是邪马台国时期从事翻译工作者的后裔。倭王政府的外事工作,在当时主要是对中国的外交往来和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活动,而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要使用汉文。因此,汉文字和中国的经典书籍通过他们的手逐渐介绍到倭国,为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入倭国奠定了基础。秦氏、东汉直氏、西文首氏等归化汉人集团,以其大量的经济活动逐渐形成地方氏姓大族,进入倭王政府,成为倭国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他们担任一些重要职务,如掌管史部及藏部三藏中的内藏和大藏两个仓库。归化汉人一再充当倭王政府的使节,前往晋和南朝各代政府办理外交事务。他们的渊博知识和外交活动中的经验影响着其直接管辖者苏我氏,使其在同倭国旧势力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在苏我氏的指使下,东汉直驹利用担任职务之便,潜伏宫中,刺死了反对苏我氏的崇峻帝。移居倭国群岛的汉族不止上述三族。由于进入倭国群岛的汉族归化人尚不能满足各方面人才的需要,倭王政府还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历朝政府请求支援所需的技术工人,或通过百济招聘中国的工匠。这些归化汉人同样对倭国的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使倭国的雕刻、绘画、织物、刺绣等形成独特风格,为后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