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疏浚了河流,一来可以帮助他们转运日常货物到外地,二来也能够引来水量,减少灌溉时候的麻烦。
所以朝廷的命令颁布下去,各个地方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始疏浚河道,甚至已经到了妇孺老弱同上阵的地步。
这也出乎李荩忱的意料,更让李荩忱对杜淹高看一眼。
借助这切入李荩忱所需的三点,杜淹最终压过了房彦谦,成为大汉科举第一年的状元。
而随着天色沉下来几分,以杜淹为首的今年新科进士,已经步入宫门。
李荩忱再一次站在了大殿上,看着趋步前行的进士,被宇文宪闹得有些不爽的心一下子舒畅起来。
周围的大臣们看着这些人影,一个个则充满好奇。
不知道这些通过全新的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会不会给大汉带来新的气象?
而第一次科举的成功,是不是意味着这种新的制度将会成功的继续延续下去,最终成为千百年选贤举能的新形式?
这些臣子们或许并不知道,历史上科举考试一直延续到了一千五百年后,并且不断地经过改进,变成了各式各样的考试,并且整个世界都奉行这样的模式,毕竟不管怎么说,考试也依旧是最公平的一种衡量人才能力的手段。
不过他们虽然不知道,却并不妨碍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在见证着一个新的历史。
而李荩忱和这些臣子们的心境又有所不同,他看着进入宫中的这些士子,实际上还主要都是世家出身,就算是有一个作为探花的鲍家子弟,那鲍家也算得上寒门之中的翘楚,又有鲍照这样的人物在上面顶着——对于东南士族们来说,翻老祖宗的光辉事迹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绝对不能算平常人家。
李荩忱还是非常期望着能够有一个布衣书生脱颖而出的,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一份期望有些不切实际,就算是书院之中有比较出色的寻常百姓家子弟,在经过短短的几年学习之后就想要超过从小便接受系统化教育的世家子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再和杜淹、房彦谦这种已经经历过不少人生波折的人相抗衡。
只是在知识储备量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