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不像话。
足足可以并行四辆马车,可让数十人并列通过。
这样宽阔的城门,若是人流密集时,自然难免会发生拥挤、踩踏等混乱之事。
所以,在建造之初,设计城门的工匠和官吏,就已经做出了规划。
巨大的城门,被设计成两个独立但又没有隔断的空间。
左出右进,颇为类似后世的公路车道。
当然,在这西元前,多数百姓不识字,甚至连左右也未必分得清。
为了让百姓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该从哪里,又该从哪里出。
是故,设计者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思路。
进城的一面是一个微微向上倾斜的斜坡。
而出城的一侧,则是一个稍稍向外延伸的路面。
这就使得在实际上,在人的视觉中。
入城的人是在向上爬升,而出城之人,则是向下下降。
于是,麻烦解决了。
出入城门的哪怕是个傻子,也知道该怎么走了。
其后,这个思路被复制到剩下十一座城门。
只是……
张越知道,此后的历史上,再没有什么官员,会这样去设计和思考。
因为,儒家的脑回路,根本转不到这个方向来。
叫他们去思考和考虑普通百姓的出行或者生活便利问题?
呵呵……
北宋的文彦博可说了:这不是咱们君子应该做的事情。
唯有黄老学派的政治家,才会有这样的脑回路和低姿态。
进了霸城门,公孙遗就直趋公车署。
车队挤开拥挤的长安街道,穿过一个个热闹繁华的街闾。
西元前的城市面貌,在张越眼前展示开来。
一路看下来,张越对长安最大的印象,就是秩序。
无论是行人,还是街道两侧的店铺、闾里,皆整整齐齐,秩序井然。
没有乱摆乱放,也没有随意乱穿道路的熊孩子。
行人与路人,皆依从了左前右进的秩序。
至于街闾商铺,更是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
而街道上,也相当整洁。
虽然比不上后世大都会主干道上的整洁与干净。
但至少,道路平整,地上没有垃圾。
更不用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