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事情?
但也都全身心的支持、拥戴起了长孙。
于是,当市井和朝野的气氛,都达到一个临界的时候。
丞相澎候刘屈、御史大夫暴胜之、太常卿商丘成等人联名上书天子,以‘如今太子主持治河,国无长储,社稷不安’的名义,请求‘择太子诸子中者贤能者,以建元储’。
天子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而且,拒绝的理由清新脱俗朕孙无有贤能之人,安能奉宗庙、承国家?
于是,群臣沸腾,再接再厉,继续上书恳求天子‘为天下计、宗庙计’册立太孙。
针对天子上次拒绝的理由,大家一致认定‘陛下实缪矣!’。
为什么呢?
长孙进,允文允武,天下倾慕啊!
再没有比长孙更合适的人选了!
为了天下社稷和宗庙祖先,陛下应当机立断。
天子接到奏疏后,第二天诏下御史台,明告群臣,再次拒绝。
这一次拒绝的理由,就跟奇葩了!
天子认为,长孙虽然‘有所长’,但是论起贤能。
还是远远不如一些宗室精英的。
譬如‘朕兄子刘义,为安县县令,贤德非常’,还有‘朕弟子赵王刘昌,文武双全’。
你们这些不懂事的大臣,为什么就只盯着朕的孙子呢?
目光太短浅,胸襟太狭隘了。
于是天子狠狠的训斥了一番群臣,要求他们站在更高的眼界,以天下为重,全盘考虑。
好嘛……
群臣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然后,潮水般的奏疏,在一个时辰之内就淹没了兰台。
这一次,上至列侯公卿,下至有司佐吏,纷纷上书,甚至还有长安三老、地方贤达,也都上书天子。
每一个人都一致认为,没有比长孙殿下更贤能的人了。
陛下您举的那些宗室子弟,虽然精英,但如何能与长孙相比?
每一个人都摆出了很多道理和例子。
更有人引经据典,论证必须立长孙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于是,天子‘不得不勉为其难’的在群臣和人民的呼声下,下诏给御史大夫暴胜之说:今太子受命,主持治河,群臣皆以为,宜当立长孙进为太孙,以承宗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