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八十四节 夷夏(1)(第2节)

渐渐向着城镇方向演化。

而在这些屋舍群落之中,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织机与锤纺。

从早到晚,织机的声音,从来不绝于耳。

在唧唧声中,一匹匹的毛料被织造出来。

然后迅速就被来到这里的商人收购!

靠着纺织,新生的归宁人的生活,由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只要勤快、肯干。

家中男子,放牧牲畜,并用买来的铁梳子收获羊毛、羊绒,最后交给家里的女人和孩子以及老人进行浆洗、纺纱、织布。

一个妇女平均八天可以织成一匹羊毛布。

卖给汉地的商人,最少都可以买得数百钱,甚至上千钱。

或者,用这匹布换得粟米、盐巴、茶叶、铁器、布匹、针线等必需品。

靠着这种交易,归宁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很多牧民家里,现在甚至已经拥有了全套的各色铁器、炉灶和炊具。

也不再每天都只能吃奶酪了。

各种各样的奶制品与粟米混搭的食物,开始流行起来。

哪怕是孩子们,现在也能有吃饱肚子的机会了。

饥饿这个词语,似乎在逐渐远离鶄泽的人们。

这就使得归宁人,越发的认同与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汉化风潮,日益兴盛。

到得如今,便是老人、妇女、孩童,也能讲几句汉话了。

经常与汉商打交道的男人,更是渐渐的都能与汉地商人流利交流,还学会了讨价还价和自卖自夸等技能。

语言的隔阂渐渐淡化。

以至于有邯郸来的商人,在来到鶄泽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这个过去的化外不毛之地,夷狄安居之所。

现在,几乎人人蓄发右祍,华服常衣,能讲中国雅语(虽然讲得很别扭,带着很重的口音,但就算是神州本土,讲不了流利雅语的人多了去,天下郡县,哪个没有口音?)。

于是,塞外小中国的评价,不胫而走。

归宁人听说后,对这个说法,骄傲无比。

于是,就有几个威望比较高的领袖合计了一下,便花费重金,在鶄泽正东方的山谷内,建起了漠南的第一座学苑。

又重金聘请了当初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