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举把缠斗了一百多年的吐蕃灭掉,从得知火器威力的那一刻,李隆基把火器和水泥都列为绝密,并花费了大力气保护,而相关工匠,也派了不良人协同羽林军从西域接回,回到长安后他们都在重重兵力的保护下继续工作。
为了表示对郑鹏的认可和尊重,李隆基还特地先征求一下郑鹏的意见。
军器监?
这倒是一个闲差,就是管理军匠,安时打造武器盔甲上交即可,有军器监在手,以后自己想做些什么都方便。
郑鹏想了想,突然眼前一亮,向李隆基行了一礼,恭恭敬敬地说:“皇上,微臣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就知没这么顺利,不过李隆基的心情非常好,闻言和颜悦色地说:“爱卿有什么要求,尽管道来。”
“皇上,微臣有个请求,军器监的日常主持工作,像日常管理、常规军器的打造微臣不参与,不是微臣懒惰,而是微臣有一个思考了很久的想法想实现,当然,火器的研发微臣也会兼顾。”
又有新想法?
李隆基眼前一亮,面色更加和蔼起来,笑着问道:“有新想法?这是好事,不知郑爱卿有什么新想法?”
凉得快、风来仪、脚踏车、水泥、白酒还有火器,这些都是来自郑鹏的奇思妙想,不管郑鹏出自什么目的,都给大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是给生活增添便利,就是为国防提供利器,一听到郑鹏又有新想法,李隆基当场就来了精神。
郑鹏老老实实地说:“皇上,微臣从吐蕃回长安,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风景,也注意到很多问题,其中对通行的问题感触最深。”
“能发现问题是好事,继续说下去,不用担心,无论涉及谁,朕绝不轻饶。”
郑鹏一听,就知李隆基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连忙解释说:“皇上可能误会了,微臣不是说有官员贪墨修路的款项或不作为,而是感到大唐的通行方式相对有些挤拥,特别是交通工具有些单一。”
“交通工具?”李隆基有些疑惑地说:“人们出行,不过乎三种方种,步行、骑马或坐轿,对了,还有坐船,除了这些,郑爱卿觉得还有什么更便利的交通工具?”
思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