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下做事,主要看德行,其次看能力!不是要求每件事都做到完美无缺,但要看你的心,向着谁,都明白了吗?”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齐声整齐的大声道:“明白了!”
之后,韦宝又逐一的与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握手,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统计署的特工,韦宝大部分认识,不认识的,也不必自我介绍,韦宝主要是看看被林文彪留下来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世袭差役。
其实世袭这件事,也不是大明朝的专利,每个朝代都差不多,只是朱八八将其明文化,法律化了。
世袭是明朝特有的一种制度。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中只有明朝有世袭军官制度。
明朝军民分籍,是把老百姓分为两种。
一种是“军”:每家世世代代要有一个人当兵或军官。另一种是“民”,世世代代均免除兵役,除非是志愿投军的。
政府的户籍,因此也有两套,一套是军户,一套是民户。
这是来元璋所手创的奇特制度,综合了汉的屯田,唐的府兵,与宋的尺籍。
朱八八同志很以此种军民分籍自豪。说:“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
洪武元年,天下事已经大定,朱八八考虑到如何于胜利以后,安顿庞大数量的军官与兵士。裁减,编遣,复员,都不是好办法。裁谁?不裁谁?编谁?遣谁?复员,复到哪里去?
到农村,农村吃不消。“退伍军人”无田,无牛,无农具,无种子。
于是,朱元璋想出了这个军民分籍的办法,不仅安顿了兵士,酬庸了军官,而且替他自己与他的子孙保存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也就是替大明帝国维持了长治久安的国防军。
兵士,每人赏官田五十亩。条件是当兵到老。
老了或死了以后,由儿子孙子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每代只须有长子一人服役,次子以下作为“余丁”,也就是补缺的兵。
这五十亩田,也要纳税,每亩二斗四升,不运到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而集中储藏起来,作为军粮军饷。
各省最高的军事负责人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的衙门及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