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0996 御前议事】(第5节)

太自信了,你英国公府和皇家的渊源再深,关系再怎么密切,皇帝毕竟是皇帝,岂是你轻易能摆布的。

况且这件事关系太大,别说魏忠贤,别说皇帝,可能他们都左右不了,因为还有群臣的威力呢。

大明的言官们可是很来劲的,自己十六岁想升任正二品总督和开放通商口岸这两件事,绝对不是好通过的事情。

李鸿章就曾经说过,“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苦心孤诣始寻得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集事,言者乃认为得间,则群起而讧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

明朝政治的混乱,是多方面造成的。

韦宝觉得言官制度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说不好,但可以明确的是明朝言官制度是造成明朝政治混乱,人浮于事,党同伐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许一开始,言官制度本身还是不错的,毕竟朱八八在政治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

只需要稍作修改,禁止风闻奏事,可能就好些了。

弹劾必须给出证据来论证。

有理有据弹劾,有奖,晋升,资历等,风闻奏事无凭无据受罚。

凭什么一个言官说我当总督的有问题,总督这么高的官职,就得被言官左右。

大明的言官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冕之王。

韦宝知道老丈人不算草包,但才能真的非常有限,属于典型的老纨绔,所以懒得和岳丈大人讨论了,再说这里也不是讨论的地方。

魏忠贤赶到了乾清宫,第一时间将张维贤带着韦宝来了的事情告诉了客巴巴。

客巴巴皱了皱眉头,“这事情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