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九节 弘文(1)(第1节)

太祖立国之初,为了推行文教设立了弘文馆,收集天下图书典籍,弘文馆初建之时便有藏书二十万册,到了现在已经有近三十五万册的规模。[醉书楼小说网/\/%^www.\zslxsw.\\com]当年关东乱起,天子离开白玉京之际还不忘令人封存弘文馆,并留下专人负责看管。

自先秦至今朝的各种典籍,无论是诸子百家如儒墨这样的显学,亦或者农家、阴阳家、兵家的学说,弘文馆中均有收藏。仅仅《春秋》一项,便按照作传注释的派别不同分为《左传》《公羊》《谷梁》《邹氏》《夹氏》五类,至于其他所辑录的各朝乐府,礼仪典章,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神皇帝在位时,为了防止火灾或者战火波及弘文馆,导致其中的珍贵典籍失传,特别下令在北都太原府和东都河南府分别设置观文阁和昭文阁,由弘文馆的学士们负责抄录。

可怜神皇帝下圣旨之后没多久就暴死,这项重大工程就成了没了爹的孩儿,宰相们萧规曹随的下令把神皇帝的这点遗爱完成,可苦了弘文馆的学士们,总共也不过二十多个人,要抄上近七十万册书,其中不少还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图画,就算每天抄一本,也要至少抄个六十多年。

于是北门学士就更成了没娘的孩儿,黑得不能再黑的倒霉衙门。

李旭下了乘舆,在李从贤的护卫下走进弘文馆。

这一处的确是有些文华内敛的味道,弘文馆周围由院墙围起来,青砖玄瓦别有一股意趣,院子里面分块种着松竹梅兰,几间瓦屋门口挂着不同的号牌,譬如“经部第一”,“乐府第四”之类的字样。

除去这些很有文人味道的园林布置,空气中还弥漫着驱虫药的药草味。唯有两个穿着圆领青袍的年轻官员戴着乌莎幞头,跪在院子正中央。

“弘文馆学士如此惫懒,居然不来迎驾?”李从贤在李旭背后哼了一声,显然是动了怒气。虞朝官制,弘文馆有学士八人,直学士十二人,现在来迎驾的只有两个穿绿袍的小官,虞朝制度,三品以上紫袍,四品绯袍,五品浅绯,六品七品服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