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需要比格调,比胸怀,比气魄。仍以赵佶这首鹧鸪天为例,最后一联“边关日夜传金鼓,翻作香歌醉里听。”就体现了他性格里淡定的一面。
你西夏屡屡犯边又如何?哥们儿我虽然深居皇宫,却不怕你,哥们儿早晚能打赢你。所以我只当那冲锋的战鼓以及撤退的鸣金是歌曲的节奏罢了。
这种淡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胸怀和气魄。
若是换作别人,要么每日里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地关注边关的战况,要么完全忘于脑后,只管纵情声色犬马,赵佶却折了个中,对西夏开战是他拍板的,但是他不会每天都挂挂着这件事情。
有这首鹧鸪天珠玉在前,敢于随意出口的人物就不多了,人们大多都在搜肠刮肚冥思苦想,就算写出来的词句不如皇帝,也不能差得太多不是?
在人们思考的时候,李师师走到了白胜的身边轻声询问:“老师让我问你一声,是不是真的要娶赵福金。”
不能说李师师是跟着李清照来的,事实恰恰相反,李清照是跟着李师师来的。
所谓李清照必参加诗会,其实早有圣旨。在赵佶将元宵节改为二月二之前就下过这道旨意了。
圣旨要求李清照带着学生前来参与诗会,表面上像是邀请著名女词人,其实却是另有目的。
李清照本来是不想跟周邦彦一较高低的,如果没有这道圣旨,她绝对不会来凑这个热闹。
白胜一时不明白李清照这样问是什么意思,就反问了李师师一句:“真想娶如何?不是真想娶又如何?”
李师师道:“老师说了,如果你真的想娶,她就不即兴填词了。”
李清照的意思是,如果她即兴创作的话,能不能拿到第一姑且不论,但至少白胜的作品是比不上她的作品的,只要她的词作出来,就等于是绝了白胜的希望。
白胜听明白之后很是感激,就领了这份情,说道:“你告诉你老师,就说我谢谢她了。”
李师师随即回归席位,对李清照说了,李清照遥遥向白胜点了点头。
李清照和白胜都是围坐在观景亭楼下的。
不论是李清照师徒还是白胜,都没有资格待在观景亭二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