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将这些自己想明白的数术学问藏着掖着,只交给儿子和弟子,迟早会失传。”
张苍酒似乎醒了,认真起来,他很赞同黑夫的说法“子殷,一个学问若高深到无人使用,就离绝迹失传不久了。”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问也一样。
不管理论多好,非得在运用领域有用,才能发扬光大,以其庞大的受众基数,和现实利益,反过来推动理论发展。
而且,工艺技术这东西一定要一群人在一起研究,才能越来越进步,一个人闭门造车,搞不好研究出来的是落后的技艺。
古代技术书籍缺乏,后世认为,是文人墨客不重视技术,其实未必,也可能是工匠们藏着绝活,不给旁人知道,最后传没了。
这毛病不单中国有,日本还有西方都有,直到专利制度发展起来,奖励公开技术,工匠才渐渐献出自己的绝活。
而真正要打破工匠的固步自封还是要靠科学的发展,工匠摸索了几十年的经验,还不如科学推导出来的结果,这才使得古代工匠彻底没了底牌。
黑夫明白,专利制度当然不可能,但秦朝可以鼓励军功,可以鼓励力田,也能鼓励一些工匠创新发明啊!
若这时代真正掌握“科学”的墨者参与进来,帮助官府培训工匠,或能让以科学主导工艺的进程,提前一些呢……
经过黑夫和张苍一说,程商也终于恍然大悟。
“墨子以为,工匠营造,总是要一个尺度作为计量,能工巧匠能够完全刻画无误,不巧者虽不能完全无误,但若依尺度动作,效果好过单靠自己个人能力去探索。”
他抬头道“郡守,我明白了,你想要墨家做的,就是那个尺!用墨家的声望和能力,做天下工匠的尺度!”
黑夫欣慰“然也!你可愿助我做成此事?”
程商颔首“我这就回咸阳去,力劝秦墨同意!”
“不,不是求他们接受。”
张苍在旁纠正道“我实话告诉你罢,在临淄时,因群儒以古讽今,李丞相进言,陛下几乎就起了焚百家言论之念,墨者也在其中!若非黑夫一力阻之,恐怕火已经烧到咸阳去了。”
此事程商亦有耳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