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尚好奇的问道:“子桓,你如何给甄家交代?”
曹丕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用不着你管!”
········
邺城,崔琰的住所。
崔琰,天下名士,清河崔氏也是天下名门望族,更是日后横跨数百年兴衰不断的五姓七望之一,虽然现在还不太显赫,但也是诗书礼仪之家,钟鸣鼎食之府。
当年,黄巾起义,董卓乱政,天下已呈纷乱之象。
当时大将军袁绍虎踞四州之地,鲸吞天下之势已成,可以说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了。
袁绍听说崔琰贤名,征召他,崔琰欣然而往,他也想当从龙的功臣。
崔琰到了袁绍麾下之后,发现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他们作战取得胜利。’如今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的为死者伤痛的爱心,追随周文王的仁慈之举。”
袁绍感觉崔琰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让崔琰作了骑都尉,但依然我行我素,从那时起崔琰就知晓袁绍败亡已定,只是早晚的问题。
后来袁绍在黎阳县带兵,将部队驻扎在延津渡口,崔琰又规劝说:“天子如今在许昌,百姓的愿望支持顺从朝廷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向天子述职,以便安定这一地区。”
袁绍却不听从,执意想要攻伐曹操,但却采取守势,犹豫不定,终于在官渡大败。
等到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争着想得到崔琰。
崔琰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因此获罪,被关进了监狱,依靠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一死。
后来,他就投靠了曹操,而曹操果然有枭雄之资,从今日的一席话就可以看出来,可惜的是他投靠的时间晚了,不能一展生平之所学,真是悔恨!
尤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