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和临时主编。签约主编是雇佣关系,是拿年薪的,非签约主编是临时工,是按文章拿钱。
对于签不签约,吴承恩不在乎,反正他年纪一大把了,又是老光棍,自然对钱财看的淡。
不过道子的话还是让他心动:他这一辈子“黄金屋”“颜如玉”都没摊上,不过死后的青名他还是希望摊上的。
而《朝日新闻》则是他青史留名的最好平台。
道子不会忘记自己办报刊的初心,那就是鼓吹“不裹脚运动”。因此他让吴承恩发表的第一篇《朝日新闻》社论就是以梅为题论古今美学变迁史。
美学这个概念在明朝是没有人提出来的,道子提出来绝对是破天荒。听着道子对于古今文人对梅的美学讲述,吴承恩要不是道子的二叔,他一定会拿板砖砸死他的。因为道子的知识已经超越了他吴承恩的认知范围,这太妖孽了。
道子之所以敢在二叔面前表述自己真实内心的想法,那是因为他相信这个二叔,相信他不会害他。毕竟自己现在是淮安吴家还有太仓吴家唯一的独苗。
美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道子之所以要提的这么大,就是先让人们看清楚华夏人美学的变迁,为接下来他把矛头转向“裹脚不是美是变态”奠定舆论思想基础。
道子这个主意其实是拿来主义,算不得稀奇,有时道子都在想若不是自己年幼,自己定然要把清人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给抄袭了,直接发表署名文章。
只是如今他不能。只能把白话版的《病梅馆记》讲给吴承恩,他相信吴承恩经过文笔润色之后,定然不会比龚自珍差。
吴承恩听的精神飞扬,甚至拿笔当场挥毫。
主题文章敲定了后,道子把目光又放在了新闻采集上。毕竟自己办的是《朝日新闻》自然要以普通人的家长里短为重。
这下好了,在太仓府经常出现有趣的一幕。
只见凡是有吵架的地方,丢东西的地方,甚至出现稀奇事的地方,总会出现两个人,一个是童子,一个是少年。
童子拿笔记录发生的事情,少年则是碾墨换新纸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