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火.炮
管平波带着一众将领登上炮台, 查看佛郎机的结构。朝廷当下能大规模本土化生产的东西, 比管平波想象的还容易。只看了两眼,便知结构。手掌在炮管尾部轻轻拍了两下,佛郎机属于换膛炮,他的弹药从后装填。好处是可提高射速,坏处自然是封闭性差。
在膛压决定初速和射程的前提下,唯一能解决的办法是改成封闭炮尾和螺旋式炮栓。然而就陈朝的炮管水平, 炸膛概率几乎百分百。管平波瞪着炮管,只觉得阵阵儿肝疼。这便是工业为何不只是工厂的缘故了。
工业化是一整个系统。譬如一门炮, 难点为炮管制作。倒模不论,模型弄出来, 就要切割和钻孔。后世好说, 高强度的切割工具, 电力驱动钻孔。计算机精密测算, 不到高精尖的技术,都使不上八级技工手调。
如今呢?管平波想着一个月才能锻打出一根的枪管,求问钻一个炮孔到底要几多岁月?她八成还得先研发出一套复杂的水利驱动钻孔机才行。因为她作为一方诸侯, 远远没有举国之力,大量机械的运用是必然。
沈氏兄妹自幼生长于军营,比寻常人更懂火器。管平波就问:“你们可会使佛郎机?”
沈亮道:“原先看人使过,大致有些印象。”
管平波点点头道:“已是放假, 不好耽误你们休息。待初五开印, 我们再来试试这佛郎机。我还有些想法, 须整理一下, 再与你们分说。”换膛结构的佛郎机的先天优势在于,极容易改装成多膛和多管。陈朝的土著早发明了三眼鸟铳,再配合一下咖啡磨枪的原理,射速能快几倍不止。战场上的射速决定了炮火的密集度,而密集度又与杀伤力成正比。科学就是生产力啊!
谭元洲问:“你就看明白了?”
管平波笑道:“并没什么难的,枪炮原理皆是一般。懂枪便懂炮。”
王小狼挠头道:“将军,我有一事不明。”
“说。”
王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