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章:太皇太后大怒(第3节)

婢有万死之罪,娘娘恕罪。”

根本……没有此版的道经经注?

朱厚照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难怪方继藩抄经的时候,到了经注这儿,嫌原先那本经注不好,敢情……这经注……是他自己写的啊。

其实朱厚照哪里想到,这一本经注乃出自大明最出众的道家学派危大有的手笔,危大有是洪武和皇帝时期的道人,方继藩既认为危大有既然是那个时代的人,那么这部《道德真经集义》自然早传世了,不但传世,而且已受天下的推崇,否则,这一版的经注怎么会流传后世呢?

可方继藩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代的书,和后世是不一样的。

后世之人,但凡是写了一部书,便可以走出版,毕竟出版费不了几个钱,油墨和纸张的成本并不高。即便不能出版,那也会放在,自然会有人对其进行传播。

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方继藩偏偏……

他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啊,他只认为此书既是在明初时作成,那么理应在明初时开始流传!

哪里知道,这部《道德真经集义》,虽是早早作成,却根本没有流传于世,直到明末,因为天下大乱,涌现出了大量的盗墓贼,最终才开始流传出来的。

这好像《齐论语》一样,人们只记得一般版本的论语,而齐论语早在战国时已编修成书,可因为没有流传,结果到了后世,反而失传了,直到海昏侯墓进行发掘,人们才从海昏侯墓寻到了《齐论语》的踪迹。

太皇太后对道经极为重视。而在这个时代,道经绝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注解的,否则,在人眼里,是离经叛道了。

尤其是对于太皇太后此等推崇道学之人,更是如此。

仁寿宫里,收藏了各家《道德经》的经注有百个版本,每一个版本都是历代帝王以及道家真人呕心沥血之作。

而这些经注,太皇太后可谓是耳熟能详,王艳跟着太皇太后二十年,也是耳濡目染,只一看这篇《道德真经集义》,便晓得此经根本不存在,一个不存在的道经,太子殿下怎么抄来的?

何况……这没来由的道经,居然敢私自对道德经此等道家经典作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