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税服役了,以后就是大宋的子民。他们也可以的,你再回去问问?”
马怀德听了连连摇头“太尉,雄州识字的人都没有几个,哪里招得人来?——对了,最近我听下面的人说,夏来逃来的归正人里,倒是有识字的,不知他们行不行?”
“行,行!”刘几连连点头。“军校不是其他地方,只要在里面学出来,管他是什么,都可以入军中当军官。归正人南来,正是朝廷该奖赏的,自然是可以入军校。”
马怀德道“如此,我就回去再让官吏严办。不过,话说在前面,太尉不可希望过大。”
刘几当然知道。河北路本是边路,又是宋朝禁军的兵源地之一,民间读书的风气本来就不盛。从这里招不识字的兵容易,招识字的军官可就难了。可整训禁军,要补入大量的将领军官,不可能从军队中就把人选出来,必须从民间招读书人。
又饮了几杯酒,吕溱道“太尉,实在没有办法,就把要求降一降如何?只要读书认字,就可以入军校,无非教的时候难些罢了。现在还要读书做策,对于乡下的读书人,实在难了些。”
刘几想了想,叹口气“我再考虑一下吧。降低了要求,招人容易,学成就难了。学士刚才说的不错,不管考什么,都是考的读书人见识。现在一篇策,就是考他们见识,要求已不高。”
吕溱是宝元元年状元,只是不喜与人交往,在朝中是孤臣,未入中枢。他说的是持平之论,刘几自然知道。既然考的是见识,一旦放宽要求,想学成可就难了。
除去大名府路,河北路依然有二十余万禁军,整训需要大量人才。由于读书人不多,尽力招人也不能满足军中需求,军官需要从京城补足。刘几想尽量多招一些,免得水土不服。
饮了一会酒,众人不再谈论军校的事情,开始议论起最近的边境形势。按以前部署,河北路的防务是由四个军事路,即吕溱、王素、王贽和知大名府路的官员负责。自设了刘几帅司,防务实际移到了帅司来,其他四路只管未整训的禁军。全部整训,实际他们的军权被剥夺了。
王素道“自杜太尉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