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器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山阳县与东莞城结成对子的方案,他在官场多年,知道其中一些缘由未必如同沈长河说的这么简单,别的不说,他参观的魁胜厂的股东白家就是东莞人,是当年第一批来西津的大商家,那个白志文虽然是少东家,实际已经全面负责西津的业务,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就会分宗自立。实际上,很多西津的地方豪强都是这么来的。
在得到了裴元器的同意后,沈长河简单明了的向其汇报山阳的近况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山阳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西津到巴库的这条铁路,因为通过铁路的对外贸易是重中之重。位于高加索山北麓的山阳拥有充沛的森林资源,伐木和木材加工业是一个发展方向,而棉毛纺织也是一个方向,其中纺织业最被沈长河所看重,因为山阳还在通往大高加索山南麓的山口方向上,通过山道向大高加索山南麓提供工业产品也是非常强劲的动力。
“大人,土尔扈特的改制工作接近尾声了,这个部落六十多万人,是并入咱们西津还是........。”沈长河问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他本人想知道,实际关乎着西津工商业所有人的神经。
说白了,西津发展最大的制约还是人,六十多万牧民,而且是被直接接纳为国民,不像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那样受到各种限制的人口,是整个西津都需要的劳动力。西津发展十几年,在帝国大力支持下,年年移民,到现在也不过五十多万人外加十四万多外籍劳工。一个土尔扈特部的并入,西津的人口就可以直接翻一番。
裴元器听了这个问题,不免也有些头大,这也是他最挠头的事。
时代已经不同了,以往在人口方面,理藩院还是很支持西津的,西疆区以前就喜欢把土尔扈特的逃奴送去西津,这样双方各取所需。西津得到需要的劳动力,而西疆区少一些来自土尔扈特的麻烦。
可问题是,那时候西津是帝国西部疆土的唯一。而现在已经不是了,理藩院有了自己的乌城工业区项目,也需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