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虽然在日本京都设立了驻日大使馆,但大使一职长期空缺的,反倒是英国驻长崎的领事更为重要。
因此贝伦既是驻帝国大使,也负责英国在东方的全权事务。
在京都事件中死难的倒霉蛋里,有英国人也有法国人,唯独荷兰人没有伤亡。而法国在东方的外交存在,更是流于表面,甚至连驻日本大使都没有,其在日本的事务,长期由英国和荷兰方面代理,所以在这个时候,也就拿不出一个能出面的人。
因此,贝伦伯爵成为了主事者。
这其实也与各国的底蕴有关,在前帝国时代,荷兰是东方海洋的霸主,虽然殖民势力被驱逐了,但贸易却从未中断过。而英国长期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其与帝国的贸易非常频繁,更是在次大陆地区拥有不少利益。
而法国当年虽然也创立过东印度公司,但其实与丹麦、瑞典是一个级别的,在帝国崛起之后,就更没有多少存在感了。
贝伦伯爵拥有一头银色的头发,他抵达日本之后,双方进行了预交涉,贝伦伯爵提出的要求就是谈判地点不能设立在京都,必须选择在海港城市,虽然他想在长崎,但最终双方妥协,定在了堺港。
堺港位于后世大阪的附近,早年是不弱于长崎的贸易城市,德川幕府建立后,逐渐没落了,但随着日本开国,再次复兴,尤其是铁路开通。但这也挡不住大阪的崛起,并且逐渐取代其的趋势。
谈判的地点定在了诸贤楼,这座楼在当地称之为红楼,因为是一座五层的小楼,红砖砌筑的。曾经也是堺的权力中心,那还是在第一次日本内战期间,帝国强迫日本开国,堺港就是当时的通商口岸之一。
在那次战争中,德川幕府的利益被削弱,其中大部分被西部大名瓜分,但帝国为了贸易便利,也为了寻求支持,选出了十个城市,作为自由贸易城市,不受德川幕府或者任何一个大名的控制,而是组成和议会,而不论身份阶级,只要肯出钱缴纳赋税,就有资格竞争和议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