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2节)

也不拒绝机会。

那个位置,他一直在盯着。

王安石变法的第五年? 天下沸怨? 当时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在陛下面前哭诉安石相公乱天下法度,其实自己也出了不少力气。

还有宣德门王安石马匹仆从挨打事件? 也有他的影子。

不过两宫太后哭诉的那次? 被赵顼视为巨大威胁,直问是不是让给你来?让他赶紧谢罪。

而宣德门那次冲突? 却被苏油化解,甚至不惜冒着开封府尹职务被夺的政治风险? 各打五十大板? 给赵顼和王安石保住了体面。

不过那一次到底天从人愿,郑侠一道《流民图》,还是让拗相公下了野。

然而预料之外的政局翻覆却并没有到来,皇兄不但将改革坚持了下去? 反而因此独揽大权? 局面更是越来越好。

王安石下野的那一年,竟然成了大宋国势的拐点。

从那以后,皇兄拎着王安石留给他的罐子,在里边炼起了新药。

两浙南海,堪称神来之笔。

两处地方对大宋巨大的财政贡献? 足以让朝臣们选择性地忘掉陕西河北的糜烂。

而等到大家为两处的巨大成就欢呼的时候,皇兄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河北和陕西的布置。

河北倚仗海运? 得到了巨大的财力支持,将艰难的局面生生扭转了过来? 进入了温饱期。

而西夏的变局,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当时自己的幕僚们多番推断? 都认为高遵裕、李宪、王中正带领的数十万大军? 在精强的夏人铁骑面前? 只有送死的份。

在他们的推演当中,种谔一定会轻出,高遵裕和刘昌祚必定会争功,王中正必定会畏缩不前,李宪必定会不听指挥浪战。

而夏人肯定会坚壁清野,以大军围高遵裕于灵州城下,等到天寒地冻,大宋数十万大军的命运,或者好不到哪里去。

即便侥幸得胜,夏人隔河而守兴庆,政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