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小的都行,很灵活。”
两个大师眼睛发亮,围着倒焰窑转了半天,又看出了不少细节。
许问这窑建得快,但是其实非常细致,细节极多。
譬如窑壁与外层之间其实还有一个隔层,是用来保温的。窑内烟道不止一条,而是有主支两种,支道呈非字形排布,也是为了控温之用。
显然,这个陶窑绝不是一拍脑袋的作品,而是经过精心思考,设计而成的?
“这是你想的?”秦连楹知道许问的脑子非常灵活,顺理成章地这样想。
“并不是,是本地一个姓倪的童生设计的。”许问坦然说,完全不居功。
历史上的倒焰窑,在古窑基础上发展而来,正式出现于明朝,本来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不过许问也的确是没有想到,能亲眼看到它的诞生。
倪天养这样的人,天生就不应该考科举,他在物理与化学方面的天赋实在太强了。
只是他身处这个时代,只能凭借自己的强烈兴趣去做一些事情,很多超前的想法甚至是在碰到许问之后才正式成形,落入实用范畴的。
这么久远的历史里,有多少这样的人埋没了?
“姓倪?倪天养?”荆南海突然问道。
“大人您也知道?”许问抬头,是真的有点意外。
“绿林镇的一个怪人,没想到还有这本事。”荆南海说。
“人不可貌相。这窑的确有巧妙之处,值得一录!”明山摸了摸胡子,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册子和一支笔,准备往上写些东西。
他刚刚准备起笔,突然想起来问许问:“我可以记吗?”
天山流觞园录尽天下工艺,这是明山祖祖辈辈一直在做的事情,看见这新式窑,他当然见猎心喜。
但这明显不符合古人的传艺原则,明山问完这句话,马上就准备自我介绍。
“您请便。”结果他还没有开口,许问已经先点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