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而来的迷茫,到适应,乃至融入其中,徐齐霖发现自己爱大唐,爱这片悠久而古老的土地,爱这里的淳朴人民,爱这里的秀美风光。
尽管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但完美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他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为家人的幸福安乐,为国家的强大兴盛。
“阿郎,既有各地官吏的报告,为何还要亲自走一趟。”伍菘蹲在甲板上,有些不解地问道:“这一来一回,两三个月时间也不止。”
徐齐霖挑了挑眉毛,反问道:“怎么,这就想家了?”
“那,那倒不是。”伍菘嗫嚅着,但表情说明他确实想家了。
徐齐霖呵呵笑了两声,说道:“光看那些报告,并不能准确了解情况。没看我还带着很多人嘛,码头装卸、运输的设备,还有各个航段需要的船只,成立航运公司所要招募的船工,这些都需要我来先作个规范。{醉书楼小说网,体验最新最快阅读www.\\zslxsw.//com}”
这倒是没说错,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除了徐齐霖,别人恐怕拿不准其中的关键。而运费的节省,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大的小的都不能忽略,那才能把成本削减到骨子里。
朝廷对用盐利雇佣船工,而不是征召,还没有明确的答复,可能也是要看这运费到底能节省到何种程度。
如果节省得多,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捞个爱民的好名声,李二陛下多半会答应,朝中群臣也不会太过反对。
而一些并不起眼的地方,比如利用起重设备装卸,粮食改散运为标准麻袋或木箱盛装,进行集装化系统化运输。按徐齐霖的计算,每斗米的运费便能削减十七文。
这是什么概念,向长安运百万石粮食,只此一项,便能节省一百七十贯。而通过绕道三门峡的陆路,每斗米又能节省百文,百万石便是千贯。
而节级转运,则是运费削减的大头,也是关键。既减轻了江南船工的负担,又减少了沿途等待的无谓消耗,再精打细算的话,省出近三成运费,也是可能。
这还不算完,如果航运公司成立起来,南货北运,北货南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