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商货也拿来了一些。
虽然光学玻璃一半时还没制出来,但不妨碍徐齐霖用天然水晶代替。望远镜肯定是军用品,不能制造销售。但单片的近视镜、老花镜,却在年前推上了市场。
其他商人也不甘落后,这可是免费打广告、提高知名度的好办法。不管是不是珍宝,反正最少也给留一个展位,不用白不用。
当然,消息不胫而走,来的人多数都是来见识宝镜的。据说,已有胡商准备资金,要在年后的拍卖会上出手竞标。
而在摆放镜子的展台上,当然没有标示价格,显示着奇货可居的身价。
“若是能以六千贯上下得到宝镜,贩之海外,应能获利数千贯吧?”一个商人估计着,这让几个同伴的眼睛都红了。
“一年只有二十面宝镜出产,便是在大唐,也不会低于八千贯。”一个矮胖商人低声说道“若以八千贯拿下,卖到万贯,也不是很难吧?”
“有皇亲国戚、权贵高官来看过宝镜,他们要是加入竞买,这价钱不知道要抬到何地步了?”有人咧着嘴,觉得拍卖会上定是竞争激烈,不好得手。
“只怕海外的蕃商也来抢货。”同伴摸着颌下胡须,不无忧虑地说道“此等宝镜,他们若贩至海外,获利岂止数千贯钱财?”
“是啊!”矮胖商人挠着脸,深以为然,“那些蕃客,以善贾往来海上,贩卖香料致产巨万,财力自是雄厚难敌。”
“趁着他们还不知道消息,这回总要买下一两面。”同伴咬了咬牙,说道“哪怕是小的也好,转手出去,应是稳赚不赔。”
“正是,正是。”矮胖商人连连点头。
所谓大宝镜,就是一尺见方的。而小的,便是巴掌大小的,可供随身携带。徐齐霖只说了大的一年二十面,小的却没有透露具体数字。
即便是大的,徐齐霖也不打算一年只造二十面。象合作伙伴冯家,大可以偷偷放几面或十几面出去,通过广州这个港口对海外出货。
象周贵富,已经送上厚礼,却并没有说明以何价购买几面镜子。他的身份还不够,只是打下前站,后面自有冯智戴前来接洽。
而徐齐霖也不能确定价格,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