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9”之后,帝国海军并没有遇到飞行员不够的情况,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把飞行员系数提高到了15,达到形成作战能力的最低标准,而之前往往需要耗费5年时间。
此外,一些有天赋的导航员,还有机会成为飞行员。
朱廷伟的搭档,胡海涛少尉就是如此。
6月下旬,他才通过了三试,也就是飞行考核。在经过半年的观察期之后,他就会成为战斗机飞行员。
推荐他的,就是朱廷轩。
当然,推荐导航员去参加飞行员考核,对朱廷轩来说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
现在的帝国海军航空兵司令,朱耀祖中将就是朱廷轩的小叔,也是帝国海军大将朱华圣的小儿子。
起飞之后,胡海涛才告诉朱廷轩,他已经收到调令,过几天就要去新部队报道。
大战已经爆发,帝国海军一直在扩充编制,新建了几支联队,需要飞行员,因此观察期全部取消。
按照海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通过三试的准飞行员直接编入作战部队。
当然,这并不是说两人就要分开。
他们所在的第十二舰载航空兵联队本身就是一支“预备队”,其存在价值,就是为了在战时扩编。
准确的说,充当扩编的骨干。
虽然帝国海军总共保留了15艘航母,以及15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但是在任何时候,最多只有10艘航母处于部署状态,也就只有10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充当主力,另外5支联队是替补。
关键还有,按照第三次军事改革做的调整,舰载航空兵联队不与航母对应,而是以轮替方式部署。
这么安排,就是要让充当替补的5支联队处于超编状态。
比如在第十二联队,除正规的2个战斗机大队与3个攻击机大队,还额外编有5个混成大队。即便在和平时期,第十二联队都拥有140架作战飞机,而在战时还可以把规模再扩充一倍。
为了保持作战能力,联队里的正规大队都会以轮换方式,临时编入其他的联队,并且随其他联队执行部署任务。
只是,额外编入的大队,通常配备从一线部队退下来的老旧飞机。
说得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