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也不是完全相同,但是设备通用率高达95,包括舰体在内的系统通用率也达到90。关键是,采用统一标准的接驳方式,能根据需要调整各分段的前后顺序。
这意味着,在组合状态下有着非常突出的抗损性能。
比如5个分段都能充当推进模块,因此只要有一个分段的动力与推进系统还在工作,整个平台就正常航行。
更加重要的是,在战斗当中,可以通过拆除受损分段的方式,让平台保持作战能力。
在理论上,任何一个分段都能够单独运行现役的舰载机,战斗力相当于“薛远征”级超级航母的50。
此外,只需要2个分段,就能够把航空作战能力提高到b级,为80吨级战术运输机提供起飞与降落所必须的场地,并且为空军战术航空兵的全部作战飞机,提供执行作战任务必须的后勤保障。
即便是“战-11b”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执行空战任务的起飞距离也不到500米。
如果5个分段全部正常运作,就能够提供1250米长的跑道,足以让空军的重型攻击机满载起飞,甚至能够让“运-15”这种最大载重量达到75吨的重型运输机起降,从而获得完备的持续作战能力。
其实,只要能够解决分段的定位问题,还可以把更多分段拼凑到一起,从而获得更长的跑道。理论上,10个分段就能提供运作“运-10a”与“轰-10a”所需的空间,成为货真价实的浮动机场。
关键还有,能通过增强横向保障舱段来提高平台的综合作战效能。
其实,这也是“初期型航空作战平台”的精华所在。
在标准任务模式下,除了5个主舱段,还有3个横向连接的保障舱段,分别是跟二号主舱段连接的“航空器保障舱段”,跟四号主舱段连接的“作战维护保障舱段”与跟五号主舱段连接的“人员勤务保障舱段”。
这3个舱段的长度都只有150米,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配备的动力与推进系统也只达到辅助舰船的水准。
在作战行动中,保障舱段跟随以快速战斗支援舰为主的辅助舰船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