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所谓的“前线航空兵”其实是编在战术航空兵名下。
更加重要的是,帝国空军并不是很重视前线航空兵,或者说没有把前线航空兵当成主要作战力量看待。
道理也很简单,按照帝国奉行的防御战略,前线航空兵的价值其实是微乎其微。
不管是过去所奉行的大纵深理论,还是由新军事学说发展而来的空地联合作战,处于战略防御的一方,都需要把主力部队部署在防线后方,而不是摆在防线前沿,航空兵就更加如此了。
显然,主导进攻的一方,才更加的依靠前线航空兵,即在进攻行动中,需要前线航空兵为突击的装甲部队开路。
不过,并不是说帝国空军不重视、不需要专门的前线攻击机。
关键还有,帝国空军对专用攻击机的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简单的说,就是需要拥有更远的航程,即便部署在后方机场,也能为前沿作战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只是,这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帝国空军主导研制的前线攻击机,在新历年就已经立项,折腾十几年之后,才在不久前投产。
这就是已经在大陆战场大展雄风的“攻-”。
严格说来,“攻-”是纯正的前线攻击机,在各个方面跟西陆集团与纽兰共和国研制的同类型攻击机相差不大,有明确的任务针对性,比如都以反装甲为主,而且特别强调低空飞行性能与生存能力。
显然,在技术限制之下,帝国空军也只能降低部分性能指标。
此外,“攻-a”根本算不上先进。因为没有配备激光照射器,所以“攻-a”无法单独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就算是外挂激光指示吊舱,也需要架配合,即架投弹,另外架用指示吊舱照射目标。
要说的话,在设计阶段,帝国空军就没想过要让前线攻击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道理也很简单,“攻-”的主要武器其实是装在机首的0毫米管加特林机炮,甚至可以说,整架攻击机就是围绕这门带上弹药总重超过吨,比辆小型卡车都还要大一圈的机炮设计的。
用设计师的话来说,这架攻击机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